食品履歷追溯追蹤
關於食品追溯追蹤
台灣食安法新制於 2014 年正式上路,由衛福部食藥署管理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,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類別與規模之食品業者,應依其產業模式,建立產品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供應來源及流向之追溯追蹤系統,在政府指定的平台做好電子申報,部分指定業者必須提供電子發票,此為政府食品雲架構的其中一環。
從收貨輸入、製造、加工、調配、販賣、交貨輸出的流程 (產品資訊、標記識別、供應商資訊、產品流向資訊、其他與產品相關之內部追溯追蹤資訊),於每月 10 日前至「食品追溯追蹤管理資訊系統 (非追不可)」以電子方式申報前一個月之追溯追蹤系統資料。違規業者須繳 3-300 萬元罰鍰。
2016 法規更新,公告有 22 類食品業者須遵守實施追溯追蹤, 主要分為兩大塊:
非登不可平台 - 食品業者相關基本資料登錄
非追不可平台 - 食品業者上下游及產製資料,電子申報資料上傳


食品業者管理困擾
食品業者每個月都需要結算申報「進貨、生產製造、出貨」逐批紀錄,至食藥署 "非追不可" 平台上傳資料,人工手動填寫作業整理資料過程繁雜又易出錯。
每個月須申報:
-
原料進貨總量
-
產品生產總量
-
產品出貨總量
-
出貨對象
關於「非追不可」平台
食品安全事件一旦發生,可從有問題產品端快速追溯產品原料供應商資訊,也可從有問題食品原料快速追蹤產品流向,迅速並準確移除有問題食品。
